火炬高新区助力“瞪羚”企业跑出加速度,超半数分布厦门软件园
火炬高新区助力“瞪羚”企业跑出加速度,超半数分布厦门软件园 2024-09-26 10:33:30 火炬高新区助力“瞪羚”企业跑出加速度,超半数分布厦门软件园 0

本文转载来源 《厦门创新软件园》微信公众号


image


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,而“瞪羚”“独角兽”企业则是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。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“瞪羚”企业、“独角兽”企业。


近年来,火炬高新区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按照初创型企业-科技型中小企业-高新技术企业-瞪羚企业-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工作,瞪羚企业作为这样一类跑得快、跳得高的“尖子生”,在厦门火炬高新区近3万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中脱颖而出,成为促进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。


“瞪羚企业”一般指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,是跨过创业初期后,在较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,具有成长速度快、创新能力强、专业领域新、发展潜力大的特征。


2019年,火炬高新区启动首批“火炬瞪羚企业”认定,截至2023年底,已遴选“火炬瞪羚企业”141家,主要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领域。其中,软件和互联网相关行业有62家企业,占比44.29%;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22家,占比15.71%。超过半数的“火炬瞪羚企业”分布于软件园,创业园培育的有53家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“火炬瞪羚”跑出加速度



2020年以来,“火炬瞪羚”以营收复合增长率36.36%的“加速度”领跑火炬高新区经济增长,2023年,实现营业收入168.18亿元,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有42家,较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超100%的有73家;企业净利润总额由5.2亿元增长至17亿元。


同时,“火炬瞪羚企业”所在产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大,初期“火炬瞪羚企业”多分布在软件开发、互联网信息等优势赛道,近两年,在人工智能、新材料、生物技术等产业新赛道,也不断有瞪羚企业涌现,“火炬瞪羚企业”强势领跑,成为火炬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“火炬瞪羚”跳出高水平



瞪羚企业具有人才高端、技术密集等特征,是引领高新区创新发展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。近98%的“火炬瞪羚企业”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2023年,火炬瞪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到25.92亿元,较2020年增长11.33亿,增长77.70%,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15.41%,较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,其中,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0%的有26家,最高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.6%。


“火炬瞪羚企业”的科技人员总数超8000人,超四成的企业科技人员占比超50%。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到4338件,平均每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超30件,为高新区企业平均授权数量的5倍多。“火炬瞪羚企业”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,为高新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精准施策,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



为了让“瞪羚”跑得更快、跳得更高,近年来,火炬高新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、营商环境,护航瞪羚企业驰骋沃野。


针对瞪羚企业培育期、成长期、发展期等各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,精准匹配政策和服务,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“火炬创新券”及优质科技服务事项;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奖励、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力度等扶持措施;当年度获评“火炬瞪羚企业”可获得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;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、加大研发投入,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级;同时,在知识产权工作上,高新区主动发力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实务水平,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水平,并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奖、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,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能力,培育核心竞争力。


瞪羚企业作为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,支持其创新提质发展意义重大,近期,2024年“火炬瞪羚企业”认定工作已接近尾声,预计新认定“火炬瞪羚企业”50余家,“火炬瞪羚企业”总数将超190家,高新区高成长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。下一步,高新区将持续精准施策,服务企业降本、增速、提效,促进企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培育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创新主体,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
image


推荐文章栏目:
产品推荐
热门标签
解决方案
客服
客服
电话
电话
4000-780-190
样机申请
样机申请
0
顶部
顶部